200秒完成1万年运算?量子计算神奇之处在哪里?

      谷歌:我们用了200秒完成了超级计算机一万年的计算试验!


  IBM:别扯了!你测试的算法超级计算机只需要2.5天!


  谷歌:……(- -!)

     想必这几天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新闻,谷歌与IBM在在几年前就已经投入资金研发量子计算,但至今依然没有大的进展,量子计算为何如此难以突破,其难点又在哪里?这篇文章将简单带你探秘量子计算的神秘之处。

什么是量子计算?量子计算的原理是什么?

     普通计算机的调取指令使用的是二进制ASCII码,其原始口令为二进制0和1来表达,我们所有的指令集都会换算成这两个数字进行操控,其最小单位为bit表示。指令集表示出来即为011011101001010011这种,是一种线性的信号流。

     而量子比特的计算方式与传统计算机的计算方式并不相同,量子计算的存储单位为晶体管,并非超大规模集成电路,所以在单位计算上最小单位是量子比特为单位,这些单位被嵌入以芯片中用于处理信息,在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越多,也就表明这台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强。

     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表示0和1这两个数字,而两个量子比特则可以表示0、1、2、3四个数字,四个量子比特可以以此类推0、1、2……14、15这十六个数字,这个公式是按照2的N次方进行累计。所以每增加一个比特量子,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就会以惊人的指数级的方式进行增长。目前已知的最大量子结构计算机是谷歌的53个超导量子比特,也就是综合计算了2的53次方的数据。

如何理解量子计算的处理速度?

这里我想暂时引用一个简单的加密数据模型,在传统的加密解密当中,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加密模型,即对称密码模式与非对称密码模式,对称密码模式非常好解释,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摩尔斯电码,再比如特定代码,只有加密者A与解密者B同时依照密码表来进行加密与解密,两个人同为加密者,也可以同为解密者。不过这种对称加密方式不适合量子计算,我们要挑战更高难度的非对称加密方式。

     非对称加密方式是加密者A设定密码之后,将加密文件授权给解密者B,只有解密者B拿到加密者A的key才能顺利打开文件,而在传输过程当中,被偷窃者C捕获,偷窃者C想要打开文件包,就必须通过暴力破解的方式对密码的逐一字段进行尝试。这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非对称密码。

 

     试想一下,如果你在不经意间获取到了一个RAR压缩包,而这个压缩包里面有重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时。你只有两种方式能够打开压缩包,即,通过抓住加密者A进行严刑拷打,让他说出加密包key,而另一种则是通过字典的方式进行秘密的暴利破解。而这种方式也是最复杂最要命的一种方式。

     传统计算机密码拥有以下几个模式,英文大写、英文小写、数字、特殊字符,而变量集在于密码的长度N。传统互联网密码的通用长度在6-12位之间,但不乏更长的密码存在。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破解这个密码,就需要通过字典尝试999999的四次方,如果需要破解12位密码的话则需要999999999999的四次方,如此巨大的运算,需要进行一个一个数字填充才行,破解难度巨大,且通常需要计算机24小时不关机的状态下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破解出来,破解难度之大难以想象。

      而量子计算的运作原理不同,它不会进行线性的密码探测,而会像一个分身法师一样,进行分裂化的破解,即一个密码区域字符有可能是0-9、A-Z、a-z以及特殊字符中的任意一个。在不观测的状态下,他们都是有可能的出现的正确密码。而开始观测之后,量子计算的运算方式会同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0-9、A-Z、a-z在内的所有字符,并同时模拟在六位数字密码上进行同时匹配。匹配正确后,仅正确的密码会出现,试错运算会自动消失。在同一设定条件下,有且只有一组密码与之匹配。如果大家读过量子物理,了解过量子纠缠中“薛定谔的猫”理论,此解释会相对容易理解。

  那么谷歌真的实现了量子霸权了吗?

     其实从消息的角度,笔者觉得霸权两个字是媒体过渡炒作的产物,量子计算虽然是具有革命性且能够突破现有计算模式的,但远远还没有符合霸权这个定义。首先它应该是具有垄断性的且不可挑战的。但事实上,研发量子计算的企业可远远不止谷歌一家。

 

     互联网科技与全球头部企业都有对于量子计算的相关研究,像空客、阿里巴巴、美国AT&T、百度、谷歌、IBM、英特尔、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量子计算研究所,而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与天河二号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。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橡树岭旗下的名为Summit超级量子计算机。性能突破200PFlops,神威太湖之光的两倍性能,也是已知地表最强的计算设备。


但恰恰出现问题的是谷歌对媒体宣称的实现量子霸权,仅为理论构思,并没有真正得到验证,文章来源于谷歌研究人员向NASA提供的学术论文当中出现的,但随后,这篇论文被删,谷歌与NASA也拒绝承认论文的真实性。所以从这里可以断定,谷歌量子霸权事件其实只是一个乌龙!

  量子计算真的离我们很远吗?

     量子计算主要适配于通用模型的设计,具备大型、容错和通用的三个特性,普通人很难接触到量子计算机,但我们所有人能享有量子计算带来的特定领域的研发收益。这一点金融资本比我们普通人的嗅觉更为敏感。

 

     量子计算应用于智能医疗、金融投资,环境工程,网络安全,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,用来为特定领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,而各国也为此投入了巨资入局,欧盟2018年投入了10亿欧元实施“量子旗舰”计划,牛津大学投资2.5亿成立量子研究中心。荷兰1.4亿美元投资研究量子计算,日本3.6亿美元,加拿大2.1亿美元。而中国的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腾讯、以及国际超级计算机中心等部门与机构纷纷入局,未来的量子计算将会在未来十年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格局。

     笔者坚信一点,未来量子计算不会取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模式的传统计算。而是会形成共生的形态,量子计算研究通用问题,大数据以及环境工程模型迭代问题,在垂直领域发力,而传统计算机则依然会在民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。就如同现在的手机迭代速度如此之快,依然没有替代电脑成为生产力的主要工具一样。量子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也许也会成为下一轮工业革命的拐点。


分享:
上一页:西部超导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.83亿元 同比增长30.81%
下一页:Intel 10nm工艺也要战三年 等等党赢了